1973年初春,早晨的阳光打在X城,这座中国西北的小城尚结着薄冰的沥青路面上。城中心两边的小商铺三三两两地开了门。小饭馆的门边上已经卖开了早点,裹着金黄芝麻粒儿的糯米团在油锅里翻滚,一边的稀饭桶里冒出来阵阵热气。早起上班的人们骑着自行车,戴着白口罩,嘴里哈着白气,来回穿行。店铺两边的墙壁上还有尚未完全褪色的大写字体“文化大革命万岁!”,这褪了色的字体好像这城市的灵魂,疲乏,困倦,毫无朝气。标语之下的大字报,糊了一层又一层,烂了一层又一层,墨迹和白纸之间早已没有了界限,似乎只剩下了一团团黑黑的模糊印记。寒风一吹,撕破的纸边扬起,还能看见许许多多黑色墨迹的感叹号和问号。这些烂了边的纸被疾风撕扯下来,无可奈何的飘向落满了垃圾的墙角,掉进漂着死耗子的阴沟里,飘上长着青苔的屋顶,死皮赖脸地缠绕着电线杆,或者被流浪的猫狗追逐撕咬,这样,黑色的感叹号和问号就填满了这座荒原古城。

远处传来了清真寺悠悠扬扬的诵经声,一个浑厚的男音,以阿拉伯语似念似唱,革命的炮火似乎未曾使这咿咿呀呀的声音中断过。着黑袍,戴白色圆帽的穆斯林们,互相问过塞俩目(回族问候语),亲密的拉手寒暄,踱步向着城市里那座历史悠久的清真寺走去,开始一天的清晨礼拜。女人是不能进清真寺的。结了婚的穆斯林妇女们戴着黑盖头,这一黑色头饰遮住了她们的黑发,前额,耳朵和下巴,只露出眼睛,鼻子和嘴巴。长长的黑盖头拖在后背上,配着这个时代特有的黑灰色调上装,汇进黑色上班的人流,你再也不辨别不出她们中间那位眉眼清秀的少妇是谁。戴着绿色头盖的是未婚的少女,高原凌冽的风,把她们稚嫩的脸蛋吹出了两朵小红花,羞涩调皮的眼神,瞄向远处眉清目秀黑袍白帽,健步如飞的年轻满拉(还未学成的阿訇)们,在严冬里被冻得皲裂的嘴唇渐渐恢复了红润,她们往往是不读书不认字的。家境好些的父母,送女儿去附近的回族学校学《可兰经》,那是她们唯一需要掌握的知识。在这个喜欢生养的时代,少女旁边往往是三四个她的兄弟姐妹们,喧嚷跳跃着,向着各家的生意行走去。穆斯林文化在这个城市牢固地占据主流,即使是文革也没有摇撼他们的地位,国家利益毕竟需要民族配合,所以大到国营商店和规模大些的供销部,小到街边杂果小吃,酸奶摊,烤羊肉铺,几乎都被本地回族牢牢掌控。当年被革命激情涌动赴边支青的外地老哈(回族对汉族的蔑称)们,绝大多数在城市郊区国营的五金厂,钢铁厂,羊毛厂,肉联厂等工厂里成为了无尚光荣的工人阶级。

我们的主人公,19岁的莲子,扎着两把刷,深蓝色大衣下穿着蓝色工作服,黄色书包里装着盛有两个馒头的铁皮饭盒,从城东区的家门口出来,走到了附近的公交车站。她个子高挑,皮肤白晰,眼睛大而活泼,看着那些戴着绿盖头低头走过的少女,嘴角挂着一丝不以为然的微笑。莲子的父亲是城东区德高望重的阿訇,附近人家婚丧嫁娶,杀鸡宰羊都邀请他出面。民族地区,民风强盛,回族男子可以娶一到四个妻子不等。阿訇四十五岁的时候娶了莲子十六岁的母亲做了二房。阿訇的大老婆生了4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都只读到小学就辍学不读,女儿从未上过学。莲子的母亲命运不济,生了十个孩子,只存活了莲子的哥哥和莲子。老阿訇五十多岁得了活泼聪明的莲子,非常偏爱,不仅让她读了《可兰经》,还在城里少有的女子中学读完了初中,学会了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莲子用这手漂亮的字,学着学哥学姐,唱着《大海航行靠舵手》,写了无数的大字报和毛选钢笔抄,还要向穆斯林宗教迷信宣战,气得老阿訇白胡子直翘,对送她读书,后悔不迭。莲子十八岁的时候,七十四岁的阿訇殁了,临走给家人留下口唤(穆斯林的临终遗嘱),要给莲子这桀骜不驯的丫头寻一户教门紧(把守纯正信仰)的好人家。

教门紧的好人家?莲子坐上了X城毛纺织厂的交通车,想起要来的亲事,心中一股烦躁涌上来。车缓缓地开过X城土色的城门。这城门有好些年头了,高原的风把原本的青砖墙吹成了土黄色,墙砖之间是稀稀疏疏的蔫草。城墙不高,墙边有浓重的被烟熏过的痕迹。这城墙在马步芳统治X城的时候,挂过无数的人头,人头上的血顺着墙缝流下来,进了墙边的土坷垃,大概是被血水浸润过的缘故,墙边的草丛真是比别处茂盛。人们有很多关于这城墙的鬼故事,比如莲子的妈妈说她在夜里,见过城墙上头出现过一个长着山羊头的人,把当时她怀里的孩子吓得哇哇哭云云。当然,也有对这些鬼故事心不在焉的人,比如现在坐在墙沿儿下排成一溜儿的藏民。这些信仰喇嘛教的藏民每年都要从牧区来X城逛逛,他们往往为当地牧区身负采购日用品,药品和其他杂物的任务,或者是悠悠地踱步到X城附近的藏庙里转经筒。没处儿去的时候,就一溜儿坐在城墙根上,晒晒太阳,捉捉虱子,聊聊家常,跟现在的人没事儿上公园溜达应该是同一种心情。多么逍遥的日子啊,一个藏小伙儿,熟练的在肮脏的怀里揣摸,捏着一个小活物儿,送到门牙处,牙齿一咬,舌尖一送,一张白白的虱子皮就吐出来了。莲子看见了,只犯恶心,赶紧把目光往上瞅,看见了城墙垛上的一片焦黑的豁口。

莲子很熟悉这个豁口。几年前,莲子所在的“八一”造反队和“红心”战斗团有过一次惊心动魄的武斗,就是在这个城墙上。莲子所在的造反队绝大多数属于成分有问题子女,为了表示对毛主席的忠心和对捍卫他老人家革命路线的无限支持,这两派打的你死我活。武斗前夜,莲子的母亲得到了消息,把莲子反锁在房里,任她叫的惊天动地,就是不让她出门。第二天,莲子跑到城门口,看见的就是这个冒着黑烟的大豁口和城墙上的血。她所在的造反队死了十几个人。出席战友追悼会那天,听见“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为有牺牲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这些词的时候,她牙关咬的紧紧,恨不得立刻随战友而去,心里诅咒母亲让自己活得那么窝囊。

“白娘儿”,车上有人大声唤莲子的昵称。这昵称又是绰号。如前面说过的,莲子皮肤很白,迥然不同于高原上其他姑娘红里透黑的肤色。这种白,不同于擦粉涂脂的白,而是白的没有血色,白的无辜,白的令人心碎,甚至令人眩惑。也不知是谁先起的这个绰号,久而久之,所有人都理所当然的叫莲子“白娘儿”或是“白莲”,以至于忘了莲子的马家姓,这大概是因为“白”姓也是回族一大姓吧。招呼白莲的这人是石田田,和白莲一般年纪,是X城本地生长的一位汉族姑娘。她和白莲一年前一起被招入了X城纺织厂,分到了一个车间。石田田浓眉大眼,天生一大喇叭嗓门儿,性格豪放,言语粗野,出身工人家庭,在造反队的时候帮了白莲不少忙。白莲妈却很不喜欢白莲和她交往,嫌她跟小伙子靠的太近,过于轻浮,生怕白莲学了坏。

石田田热乎乎地凑上来,跟白莲挤着坐在一起,跷着二郎腿,一手搭在白莲的腰上,亲昵的问“怎么看着不太高兴啊?”。白莲扁了扁嘴,“晚上马成远家来放茶包(回族订婚礼)”。”听说那尕娃(意:小伙子)长的挺精神的,你不喜欢?”,石田田坏坏的笑,斜着眼看白莲。“还没见过,听我妈说家里教门极好”。“那你还不高兴?”。白莲沉默不语了。白莲也不知道自己为何不高兴,甚至没有一丝兴奋。她向往中的爱情是激烈的,动荡的,应该象浓墨泼就的大字报一样,充满了强烈的感叹号,她的爱情应该是后山上的野花,漫山遍野,艳丽奔放,或者是原野上的劲草,高原的风吹过,形成排山倒海的草浪,或者是从高山峡谷里吹来的风,又急又重,让人窒息。可是,她的爱情都不是,她所有关于爱情的狂想,都将被隐藏在那未见过面的马成远的白色顶帽里,隐藏在遮盖她光洁额头的头盖里。由此可见,白莲是个受了太多知识侵害的理想主义者,她不知道爱情的危险性,也不了解婚姻的安全性。好在,老阿訇十几年的谆谆教导不是毫无用处,此时的白莲心中尽管波涛汹涌,却也不得不顺服家族的安排。郁郁寡欢的,白莲在厂里心不在焉的过了一天,回到了家。

城东区的这片房子是四合院。阿訇殁后,白莲和母亲把北厢房让给了老阿訇原配成了家的儿子,搬到了最小的西房,白莲的哥哥成魁和媳妇张秀秀住南边的两间,东厢房一直是老阿訇的长子住着。这原配和原配的孩子跟白莲妈一家关系很淡漠,除了每天必要的客套寒暄外,没有多余的往来。成魁和秀秀刚刚有了个女儿,白莲妈每天张罗着给孩子洗尿片,给小两口做饭,忙的不亦乐乎。成魁没读多少书,学着跟人砌砖盖房,也学会了抽烟喝酒。回族抽烟喝酒属于玷污教门,破坏教门规矩的人被蔑称为“瞎”。老阿訇一生干净正直,料不到自己的儿子居然成了“瞎”,不忠于伊玛尼(伊斯兰信仰),生前打骂了多少次都不管用。原配的孩子伊玛尼都不错,看不上成魁的竹马行为,更看不上白莲反对教门的大字报,更不喜悦老阿訇对白莲的宠爱。宗教信仰大概是最原始的区分你我的方式,总之,洁净自守的这一群一直跟白莲一家谨慎的保持着距离。为了赢回这口气,白莲的母亲打定主意要给白莲寻一户教门纯正的好人家。

这不,白莲一进门,母亲就挑了帘门出来了,食指立在嘴上,失意白莲不要随意说话。白莲郁闷了一天,此刻很不耐烦,绕过母亲,一脚踏进了房门。屋里已经坐着好几个人,桌子上摆着两大包茯茶砖。白莲母亲紧跟着进来,让白莲在门口的椅子上坐下。白莲抬头就看见黑盖头下面一对深陷在眼窝里的黄眼珠子,这就是是未来的婆婆了。这对眼珠盯在白莲身上,从上瞄到下,挑剔苛刻。坐在老太婆旁边是个束手束脚的白面小伙子,面貌周正,白顶帽周围干干净净,没有多余的毛发,这是马成远。白莲和马成远对视了几秒钟,对他的干净整齐,心里很有些好感,眉目渐渐展开了,对他绽开了一个友好的微笑。马成远眼光就再也不能收回来了。那对黄眼珠子对白莲的微笑很敏感,眼光愈发的严厉。白莲没有久留,知趣儿的起来说还要洗衣服,就出了房门,心中似乎不再那么郁闷了。白莲的母亲看出来女儿比较满意,就收下了对方的茯茶,订婚日定在了“小尔的(念zi)”,也就是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是回族比较大的一个节日,源自于一个《圣经》和《古兰经》都有的故事。古兰经的版本是,人类的古代先知,易卜拉欣,夜间受到安拉的启示命他宰杀爱子伊斯玛仪献祭,考验他的信仰。易卜拉欣把刀磨得闪闪发光,非常锋利。并问他的儿子:“儿子啊,爸爸真的不忍心下手啊!你走吧。”但是,他的儿子仪斯玛仪说:“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爸爸,我们是真主的仆人,来到这个世界只为拜万能至大的主。”当伊斯玛仪侧卧后,易卜拉欣把刀架在儿子的喉头上。这时他伤心痛哭,泪如溪流。这时,安拉派天仙吉卜热依勒背来一只黑头羚羊作为祭献,代替了伊斯玛仪。这时易卜拉欣拿起刀子,按住羊的喉头一宰,羊便倒了,以后就有了古尔邦节,来纪念易卜拉欣父子对主的忠诚,并鼓励所有的信徒都对真主保持忠诚1*。当然,随着年月流逝,不是很多人都明白宰牲节的来历。对很多失去了信仰的回族来说,宰牲节不过是个吃喝比平日要丰盛,亲戚走动比平日勤些的日子而已。白莲也不明白这些,也不想明白。她只知道,自己要在这一天订婚,要跟母亲炸很多馓子,花花和油香(本地回族节日食品)来招待客人。




1* -- 圣经创世记22章记载,耶和华喜悦亚伯拉罕,要把亚伯拉罕再度试炼,唯有这样,才能把他的顺服神的品格锻炼。耶和华把他呼唤,让他带上他百岁所得的独生儿子,去到摩利地,在耶和华指示的山上,把以撒献为燔祭。没人知道他是否和妻子彻夜难眠,但见亚伯拉罕清晨起来默默无言,带上两个仆人和儿子,和劈好的燔祭所用的柴,向着耶和华所咐咐的地方去。行了三日,亚伯拉罕举目远远地看见那地方,让仆人和驴留在此地,带上儿子,手里拿上刀和火,把燔祭所用的柴放在儿子的身上,父子同行,走向耶和华所定的献祭的地方。年幼的以撒还不知父亲此行的目的,也不懂耶和华是在为自己预备着美意。看见火与柴都有了,不知献祭的羔羊在哪里,天真地呼问“父亲”,亚伯拉罕亲切地回应呼着“儿子”,告诉他耶和华必自己预备献祭的羔羊。当亚伯拉罕捆住儿子,把以撒放在祭坛的柴上,伸手拿刀之时,耶和华的使者在高天上呼叫他不可动手,让他一点不可害他的孩子,因为神己知道他是敬畏神的,并没有因为独生的爱子,而留下不献为祭,亚伯拉罕举目,有一只公羊两角扣在稠密小树中,亚伯拉罕取来那只公羊,代替儿子,献上为祭。

查看次数: 298

回复

该讨论的回复

呵呵,想写一篇长长长的记叙文。:)
慢慢写.或者仅以网落上发出来的为底本,回头再慢慢改.这样可以写的快些.
开篇的气氛非常之好.是一部大诗恢宏的序曲.对我而言,有极强的镜头感.
视你打算写的长度而定,我个人觉得,开篇还可以写的更细一些,速度更慢一些.如果我把它当做一个片子来拍的话,我会不厌其烦地交代那些看似毫无关联的生活细节.

但对网络而言,这样的长短粗细都恰到好处.
嗯,会写的慢些,多交代些周围环境细节。:)
再读之下,仍然觉着有着大诗的复杂品质.似乎应该朝着繁琐而丰沛的一路走,而不宜平实与过分简单.

这个头开的非常好!
这两天体力不好,慢慢写吧。

没有那么大的信心把她写好,想以置身事外的叙事者慢慢道来,又怕掉进个人的情绪出不来,以个人的小格局锁住了人生的大悲喜
我也是心气和体力不如从前.不过平常心常在,信心常在.
先一段段加吧。十段左右分单发一篇。:)
感觉最后一段稍微写的"粗"了点儿.但还不错.继续.
应该是长长长篇吧~
很喜欢开头和城墙两部份。
跟接班人刚刚争执了一番,突然有个感悟。

这是关于我母亲的故事,所有的感想,评论都是出自我自己的视角,我关心她的心胜过其他,所以,至于文章是长是短,是小说还是记叙文,都不再是我关心的了。

只想用心写她的喜怒哀乐。

RSS

关于

申赋渔新书《光阴》

小信文集
玛拿西 (一)
玛拿西(二)
玛拿西(三)
玛拿西 (四)
爱如死之坚强(一)
爱如死之坚强(二)
爱如死之坚强系列 - 二条(一)
爱如死之坚强系列 - 二条(二)
阿江的爱情
阿江的爱情 (二)
很多年前的春节
小镇医院
失而复得的温柔
非驴非马---山寨版四海人物志【疙瘩叔叔】
山寨版四海人物志【杜贝贝】
我把温柔丢了
林黛玉的命
说说那位人淡如菊的女子(一)
说说那位人淡如菊的女子(二)
说说那人淡如菊的女子(三)

申赋渔文集
四季——寻找失去的田园牧歌
新西兰椋鸟
找肉
志远
那年惠山诗会
大 舅
清明——生活太沉重,还是谈点诗意的吧
断 指

JOHN文集
夜宴(上)
夜宴(下)
英格兰(上)
英格兰(中)
英格兰(下)
日本馆子
新年
假期
虚弱
今天
我的印度兄弟(上)
我的印度兄弟(下)
我的印度兄弟(续)
中秋
采访
做梦
关于灵魂的二三事(上)
关于灵魂的二三事(中)
关于灵魂的二三事(下)
文学何为?
公丁香(上)
公丁香(中)
公丁香(下)
内心的境况(1)
内心的境况(2)
内心的境况(3)
内心的境况(4)
内心的境况(5)
高兴(上)
高兴(中)
发个旧作:长诗九.一一>>(上)
发个旧作:长诗<九.一一>(下)
再见(上)
再见(下)
米奇的富朋友
写写我当年的"流浪":小白烤肉(1)
写写我当年的"流浪":小白烤肉(2)
写写我当年的"流浪":小白烤肉(3)
写写我当年的"流浪":小白烤肉(4)
写写我当年的"流浪":小白烤肉(5)
写写我当年的"流浪":小白烤肉(6)
写写我当年的"流浪":小白烤肉(7)
写写我当年的"流浪":小白烤肉(8)
写写我当年的"流浪":小白烤肉(9)
关于电影的文学笔记(1):开笔
四海人物志之七:我的名字叫MARK
四海人物志之三:老陈
四海人物志之四:小杨
随便写几句:论坛和博客
贴两首诗吧:<世界>之30,之29
关于电影的文学笔记(2):电影,文学和诗
四海人物志之五:J的故事
随便写几句:写着写着就开始形成风格了
随便写几句:小人物的"大"与"小"
回忆昨天:和一条狗的两次相遇
端午
随便说几句:说说八十年代
随便说几句:就说怎么会挺伤感的

© 2024   Created by john.   提供支持

报告问题  |  用户协议